足脊利尔钩虾,新种

Liljeborgia podocristata   Ren
   

  53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描述 体躯强壮,侧扁,头部略短于前两胸节长度之和。额角小,头部侧叶圆突,眼大,卵圆形,淡黄色。第1、2腹节各具3小背齿,后侧角稍突,第3腹节后背缘后凹。后腹缘直,后腹角尖呈缺刻状;第4、5腹节后背缘具1齿。尾节窄长,宽与长度之比为3 :7,裂刻达叶长的6/7,每叶末端呈缺刻,其内端长于外端,缺刻内具1刺。
第1触角达第2触角柄之长度,柄为鞭长的2/3,第1—3柄节长度之比为12 :5 :2,第2柄节背末端具1丛刚毛;鞭14—18节。第1鞭节较长,鞭节背末端有1丛刚毛,副鞭相当于鞭长的1/2,8或9节。第2触角第4、5柄节长度之比为7 :9,鞭略短于柄,18—20节。
上唇前缘稍凹,光滑。大颚切齿具2或3齿,动颚叶具5齿,臼齿圆锥状,顶端具刚毛丛,刺排具6刺,触须第1 一3节长度之比为6:7:5,第2节末端具4长刚毛,第3节末端具5长刚毛。下唇破损。小颚内板顶端具1刚毛,外板具9剌,近触须基部外突,触须2节,第1节短小,第2节长,末端具8刺。第2小颚两叶较宽阔。颚足内板小,顶端具刚毛和1顶端刺,外板小,具6刺,触须强壮,发达,4节,第2、3节粗壮,具前缘刚毛,第4节呈爪状,腹缘具梳状刺。
第1腮足底节板宽阔,后末角具1小齿;基节窄长;座节短小;长节具尖突腹角;腕节窄而腹向延长,接近掌角,具细长刚毛;掌节卵圆,掌缘圆拱,具3排短的缘刺,掌角呈齿状,具2掌角刺,近掌角的掌缘具小刺;指节爪状弯拱,基半部具4腹齿。第2腮足大而强壮,亚螯状;底节板小,呈圆三角形;基节窄长;腕节具窄长的腹叶,延伸到掌角;掌节强壮而宽阔,长卵圆形,背缘平滑稍拱,掌缘内凹,掌角呈齿状,突出,具1小刺,其内侧具1凹穴,近穴基部有2强刺,掌缘末端近指节基部具有1圆齿状突出,腹缘具小刺;指节强壮,爪状,末端达掌角,腹缘具小齿。
第3、4步足简单,细长,指节爪状,相当于掌节长度的2/5,第3底节板较窄,第4 底节板宽阔,腹缘下半具小齿。第5、6步足外形相似,底节板具圆突后叶;基节卵圆形,前缘具小刺,后缘呈锯齿状,后腹角圆突;座节短小;长、腕、掌节窄长,具刺;指节刺状,相当于掌节长度的1/3。第7步足最长,底节板呈长方形;基节较为特殊,宽阔,具有突出的侧脊,并延长,末端三角形超过叶的基缘,叶的前缘具小刺,后缘呈锯齿状,后末角凹入; 座节短小;长、腕、掌节具缘刺;指节细长针状,相当于掌节长度的2/3。
第1尾肢延伸超过第2尾肢,柄稍长于两分肢,具缘刺和末端强刺,两分肢几乎等长,具缘刺。第2尾肢柄几乎等于分肢的长度。第3尾肢柄短于两分肢,分肢披针形,几乎等长,外肢略窄于内肢,具缘刺,内肢仅1节。

分类讨论

分类讨论 在Liljeborgia属的己知种中,本种最明显的特征是第2腮足掌节掌缘内凹,中间呈凹沟状,掌角内侧面有浅穴,近指节基部有圆齿状突出,并具小刺。第7步足基节具明显的外中脊,并三角状延伸到底缘之下,叶的后腹角内凹等,明显区别于其他种。

标本信息

正模标本1998-CA-001 (NOCS, No. K139A-10), l♂,体长8.0mm,采自南海(St.6064.21°15'N,113°30'E),水深50m,底质细砂,1960.II.17,采集者:沈寿彭。

其它信息

词源 本种是根据第7步足基节的形状而命名的。